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旧文重贴:2012-2-27 19:53,思享家博客:http://i.caixin.com/home.php?mod=space&uid=25668&do=blog&quickforward=1&id=75791

(这篇技术性文章,没多大意思,另一篇有意思:《当我们谈论韩寒,在谈论什么?》http://nashei.blog.caixin.com/archives/38892#more)

 

质疑《三重门》,那么回到《三重门》作案现场。本文摘录原文片段,展示写作风格。并和被嫌疑代笔者韩父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提示:全文很长,可以直接阅读彩色部分。)

 

1、修辞:

 

引用1小镇还有一个和林雨翔性格雷同的人,他叫马德保,……

分析雷同这种用法,应该属于语法错误,80后常故意这么用的。)

引用2最近整理出散文集书稿,寄出去后梦想更是鼓胀得像怀胎十月的女人肚子,理想中的书也呼之欲出。

引用3:他到学校第一天,校领导都与他亲切会面,足以见得学校的饥渴程度

引用4:这话把想要翻一页的人吓得不敢动手,只好直勾勾地看着最本几行发呆——其实不翻也不会影响,因为马德保的散文散得彻底,每篇都像是玻璃从高处跌下来粉碎后再扫扫拢造就的,怕是连詹克明所说的"整合专家"都拼不起来了。

 

(分析:这是80后的修辞手法还是50后的?是一个叛逆少年还是温顺的中年?

   其实,看完这段,就可以直接看结论。)

2、叙述:

引用5:第一天教书的人都会紧张,这是常理,马德保不知道,以为自己著作等身。见多识广,没理由紧张。不料一踏进教室门,紧张就探头   探脑要冒出来,马德保一想到自己在紧张,紧张便又扩大多倍,还没说话脚就在抖。

一个紧张的人说话时的体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马德保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居然能用"所以"串起来。

引用6:林雨翔老家在农村,这村倚着一条铁路。前几年火车提速,但那里的孩子却不能提速。一次在铁路上玩时一下被轧死两个,亏得那时五岁的林雨翔在家里被逼着读《尚书》,幸免于难,成为教条主义发展至今惟一成就的一件好事。

………………

两条铁轨,千行泪水。风起时它沉静在大地暖暖的怀里酣睡着,酣睡着。天快亮了。千丝万缕的愁绪,在这浓重的夜空里翻滚纠结;千疮百孔的高思,在这墨绿的大地中盘旋尽。

引用7:林父这人爱书如命,可惜只是爱书,而不是爱读书。家里藏了好几千册书,只作炫耀用,平日很少翻阅。一个人在粪坑边上站久了也会染上粪臭,把这个原理延伸下去,一个人在书堆里呆久了当然也会染上书香,林父不学而有术,靠诗歌出家,成了区里有名气的作家。

………………

没想到林雨翔天生——应该是后天因素居多——对书没有好感,博大地也想留给后代享用,他下意识里替后代十分着想。书就好比女人,一个人拿到一本新书,翻阅时自会有见到一个处女一样怜香惜玉的好感,因为至少这本书里的内容他是第一个读到的;反之,旧书在手,就像娶个再婚女人,春色半老红颜半损,翻了也没兴趣——因为他所读的内容别人早已读过好多遍,断无新鲜可言。

引用8:车到大观园旁淀山湖……上海的湖泊大多沾染了上海人的小气和狭隘。造物主仿佛是在创世第六天才赶到上海挖湖,无奈体力不支,象征性地凿几个洞来安民——据说加拿大人看了上海的湖都大Dq"Poo!Pit!",恨不得把五大湖带过来开上海人的眼界。淀山湖是上海人民最拿得出门的自然景观,它已经有资格让加拿大人尊称为"Pond"了。一车人都向淀山潮拍照。

上海人的自豪一眨眼就逝过去了。车出上海,公路像得了脚癣,坑洼不断,一车人跳得反胃。余秋雨曾说去周庄的最好办法就是租船走水路,原因兴许是水面不会患脚癣,但潜台词肯定是陆路走不得。马德保是不听劝诫的人,情愿自己跳死或车子跳死也要坚持己见。跳到周庄,已近九点。

 

引用9:那"飞鸿帮"里一个戴墨镜的提醒飞哥看邻桌的那个女孩子。

     飞哥一看,灵魂都飞了。略微镇定后,再瞄几眼,咧嘴笑道:"好!好马子!你看我怎么样?"

  墨镜:"帅气!妈的美男子!"

  "什么程度?"

  "泡定了!"墨镜吃亏在没好好学习,否则夸一声"飞甫",马屁效果肯定更好。

  林雨翔正在作他的"雨翔甫",暗地里直理头发,想在她面前留一个光辉的形象。

  雨翔眼前忽然横飞过一个纸团,打在那女孩肩膀上。她一愣,循着方向看去,见三个人正向她招手,

      店老板心疼那只翻倒在地的凳子,忙过去扶正,带哭腔说:"大家退一步,不要吵,好好吃嘛!"见自己的话不起作用,哭腔再加重一层,心里话掩饰不住:"你们要吵到外面去吵,我还要做生意啊!"

  飞哥呸他一声,骂:"做你个鸟,滚!"

  梁梓君开了金口:"我——操,你们嚣张个屁!"

 

(分析:这一段前后很长,颇有中学课文《水浒传》一些片段的味道。)

 

引用10:听到远方的汽笛,突然萌发出走的想法,又担心在路上饿死,纵然自己胃小命大,又走到哪里去。学校的处分单该要发下来了,走还是不走呢?也许放开这纷纷扰扰自在一些,但不能放开——比如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分析:这是小说结尾:玩意境了。)

 

3、插入语

 

引用11:宋世平推几下雨翔,盯着他笑道:"想你马子?"

  雨翔对这个词很厌恶,说:"什么马子?"

  宋世平咬几下牙签道:"你真是上啊!马子就是姐夫!"

  雨翔更听不懂,问:"什么,'马子就是…··'?"

  宋世平道:"你也真是笨,女朋友英语怎么念来着?"

  Bonne_Ie啊。"

  来世平一听挥手说:"你肯定搞错了,换个。"

  "那只有Girlfriend了。"

  "对了嘛,什么,'剥拿阿秘',Girlfrind就是了嘛!"

  "那又——"

  "你又不懂了,Girlfriend由哪两个词组成?"

  "Girl和Friend"

  "对了,取每个字第一个字母呢?"

  "GF"。

  "念一遍,快一点,像姐夫了吗?"

  雨翔一念,果然"姐夫"兴趣被勾起,笑个不止。宋世平又遭:"再教你一个。知道什么叫'上世界杯'吗?"

  "什么——上…"

  '称又不懂了,'世界杯'英语里怎么念?"

  "Worldcup啊。'

  "对了,各取一字母。"

  "对了嘛,上世界杯就是上厕所的意思步!"

  雨翔趴在桌上笑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他不想英语被砍头去尾后还有这么多用处。

 

引用12:他通苏东坡的词,像什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还通英文,用英语作绕口令一首,什么"Miss,kiss,Every Changes since the set woperieds",又感叹说"All Good Things。。me to an end";他甚至还厉害到把道德哲学、文学。美学、史学、英语、日文撮合在一起,像秦始皇吞并六国,吐纳出来这么一句:"最美的爱是什么to tell Myself,是科罗连柯的火光,是冬天的温暖,更是战时社会主义piece of bread。"  雨翔"哇"了一声,说这人写的情书和大学教授写的散文一样。

 

(分析:小说中这些玩弄英文单词和句子的地方很多,从文学手法而言,有一两个即可,多了反而是败笔,反衬作者技法的不成熟。

小说中还插入大量各种书籍、文学、美学概念的讨论,作为文学社成员之间的生活情景,是合理的。不过明显有炫技的成分。很多初学者都不由自主地把道听途说的话语夹杂在小说里,尤其概念性的文字太多,损伤了文学性。)

 

4、爱情

看看韩寒对爱情情景的调侃,这不是50后能想得到的。

     引用13:结果这两个男孩女孩像物理学家,喜欢向未知领域挑战。女孩含羞道:"这里真美。你约我到这里来干嘛?"说完往后一拢头发,低头等待。

  男孩子欲言又止,考虑成熟,说:"我最近心里好烦,我相信我在作出一个我一生最大的选择。"

  雨翔脸上的吃惊倒是几倍于那女孩子,他不相信这种话出自一个小男生之口,听着别扭,忍不住要笑,干咳两声暗示那一对还有一个人存在,话不要说得太露。那两人扭头发现了雨翔,并没有惊讶的意思,在那两人的眼里,雨翔的存在仿佛物体自由落体时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女孩子低头良久,猛抬头说:"你看着我的眼睛回答,你是为了我吗?"

  男孩仿佛藏了几千年快修炼成仙的心事被看穿,说:"我无法骗自己,我是为了你。"

  雨翔用劲控制自己的笑,又干咳两声。

  女孩子受不了有干咳破坏浪漫,说:"我们换个地方吧。"

  男孩不允,说:"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什么。我有话要对你说。"

  女孩脸上迅速一片红色,摆弄衣角道:"现在吗?"

  男的道:"现在,对,我已经无法再等待下去了!"这话仿佛一张病危通知单,让女孩有了个心理准备。

  男的说:"你知道吗?从我第一眼看见你,我就被你深深地迷住了。这是上苍赐我的幸福,我不愿放手,我一直想对你说这句话——"

  女孩明知故问:"哪句话?"

  "我——喜欢你。"

  女孩瞪大准备已久的眼睛:"可,这太仓促了吧?"

  男的道:"不,一点也不,我愿为你放弃一切。"

  女孩子禁不住,眼里有些醉意,问:"真的吗?"

  男孩说:"真的,是真的,不是在梦里,我愿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的学业。"

  女孩一副惊慌失措:"这一切都像是书里写的。我该怎么办。我无助,我迷茫……"

      雨翔一点要笑的念头也没有了,想泛滥的言情电视剧害人何等之深。离开了花园恶心得连吃早饭都没胃口。教室里已有几个人,暑假的练笔作文刚发下来。雨翔的作业故作艰深,大段大段都是《管锥编》里剽窃的。结果,一看评语,差点气死。本子上大段大段被红线划出来,批语日:"引证较为丰富,但显牵强,要舍爱。"雨翔没顾发表评论,挥笔就骂琼瑶,骂得浑身爽气。过几天,本子呈上去,雨翔只等梅在写些评语表示赞同。本子发下来,雨翔心跳控制不住的快。他现在甚至有些怀念马德保,第一次出门读书,自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赏识。脑子里都是想象,想梅老师一定会夸他目光深远独到,笔锋犀利老到。翻开本子却只见孤零零一个勾,而且这勾也极小极不豪放;再翻一页,也是一个发育未全的勾,两个勾拼起来才有个句样,这种做法好比现在餐饮业里的生财之道,把一份的料作两份用。勾子附近一个字的评语也没有,雨翔看了十分窝火;仿佛两个人吵架,一方突然沉默不说话,另一方骂着身心也不会爽快。梅营抱着清政府对敌的态度,雨翔却没有大英帝国的魄力,自认晦气。扫一眼谢景渊的作业本,见一个料美量足的勾,那勾好似领导的年度成绩总结,洋洋洒洒漫无边际。撑足了一页纸,舒展得仿佛一个人在床上伸懒腰,旁人看了也羡慕。这大勾把雨翔的勾衬得无比渺小,雨翔不服,拿起谢景渊的本子看,见他写的是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雨翔鼻子里出气,一甩本子说:"这种套话我见得多了。"

  谢景渊缓缓说:"这哪是套话,这是决心的体现。"

    (分析:有点周星驰《大话西游》的讽刺味道,

      我故意在这个段落后面继续引用一大段,想展示在有点儿恶作剧的求爱之后,干什么去了,而毫无激动和缅怀。)

 

5、议论

引用14:通常男人用学术之外的比如拳脚来解决争端,所以说,一个失败的女人背后大多会有一个成功的男人。林父林母以前常闹矛盾,几欲离婚,幸亏武松诞生。林南翔天资可爱聪颖,两人把与对方的恨转变成对孩子的爱,加上林母兴趣转移——完成了一个女人最崇高的使命后,老天赏给她搓麻将的才华,她每天晚出早归搓麻将。这样也好,夫妻口角竟少了许多。个中原因并不复杂,林父想骂人时林母往往不在身边,只好忍住、久而久之,林父骂人的本能退化——这话错了。对男人而言,骂人并不是一种本能,骂女人才是本能。………………

林母竟还认得厨房在哪里,围上兜去做菜,娇喷说:'你们两个大男人饿死也活该,连饭都不会做,花钱去买盒饭,来,我给你们炒些菜。'

林父一听感动得要去帮忙——足以见得欠人钱和欠人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别人欠你一笔钱,拖着久久不还,你已经断然失望,这时,那人突然还钱了,你便会觉得那仿佛是身外之财,不是你的钱,然后挥霍花掉;但若是别人欠你一份情,也久久不还,待到那人还你情时,你会备加珍惜这情。

(分析:这孩子,刻薄啊,嘿嘿,很多愤青在这个年龄段是这么看婚姻家庭的,我也是,后来就……)

 

引用15:林雨翔以为谦虚道:"一般。"这个谦虚像商场里打折,无论折扣多低,自己还是赚的

引用16:往往人是为宽容而宽容,为兼听而兼听。市南三中也是这样,那次给林雨翔一个大勾并开放了澡堂只为显示学校的办事果断,关心学生。

(分析:小说中很多议论,以作者的身份介入虚构的小说亲自发言,这些议论很能代表韩寒的世界观、或者对人的看法。韩寒就是那个看透世故人情、看透成人世界假模假式的人。)

 

6、结构

    这个本来不想说的,在纯文学批评里才说。作者是初学者,对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把握不够,更多地沉迷于叙述快感和情节设计中。

    当然,这一条不是证据,因为韩父也是初学者。

    他的文学写作水平低于韩寒。看看韩父的文笔吧,没有找到他的小说,看记述文章。

 

韩父的文风

引用17:《儿子韩寒》

读初中以后,韩寒对课外书籍的涉猎越来越广了,我们的这点工资收入是远远满足不了他的买书要求的。1997年春节过后,当时韩寒念初二第二学期,我对韩寒说,我带你去金山图书馆办个证,他们晚上也开放的,你可以到那里去阅览或借书。于是,我带韩寒去图书馆办了个证。以后,韩寒又一个人单独去看了几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众多的少儿报刊。但就是那几次有限的阅览,使韩寒对他的同龄人的总体写作水平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想法。他说那些少儿报刊上的文章写得太滥太幼稚了,他完全可以比他们写得好。  

………………

1997年的几乎整个3月份,放学后晚上做好作业,韩寒都着了魔似的开始写作,一篇几千字的小说常常只一个晚上就写好了。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很好的钢笔字,写的文章初稿就如别人改定誊清的稿件一样,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形”的。  

………………
       1999年12月份,在上海组稿的作家出版社编辑知道韩寒写了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马上和韩寒联系,要求韩寒尽快将书稿送去。  
  果然,2000年初,那位编辑就给了韩寒一个新千年的惊喜:作家出版社决定尽快出版韩寒的《三重门》。这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高一在校学生写的长篇小说。  

………………

3月21日下午,我抽出时间赶到松江二中。校领导说韩寒的学习情况越来越差了,上课经常迟到,晚自修经常出去买东西吃,上课时睡觉、看书(不是教科书),耳朵里常塞着耳机(其实他的随身听已经让人在寝室里偷走一年多了),寝室里乱哄哄,摊得一塌糊涂,班级的分数让他扣光了……等等等等。

(分析:啰嗦、拖沓、平铺直叙,而且喜欢用(),看书(不是教科书),可以直接用“看课外书”。)

 

引用18:

《说说我自己》------韩仁均

县里每年对各公社(乡镇)有业务考核指标,比如群众文艺创作、演出等等。为了应付这些考核,或者说是工作吧,各个公社乡镇就得组织人员进行创作。组织者自己当然也得写。

这个时期,硬着头皮学写故事、表演唱、小散文等等。金山有故事创作演讲的传统,县里也经常组织培训等。后来就陆陆续续的写了些故事及散文等东西。发表在上海的解放日报市郊版,上海的故事会、故事大王及外省市的一些故事刊报刊上。

因为我到文化站后就开始学写些小东西,但又感到自己的名字太过普通,就取了个笔名叫韩寒,当时韩寒还没有出生,但实际上没怎么用到,只在一二个小豆腐块上用了一下,后来觉得舍不得,而且本来发表东西又比较少,所以就决定把这个笔名作为我未来的儿子或者女儿的名字。

所以1982年儿子出生后就叫韩寒了。韩寒出生那年国家又开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因为受英语和理科的影响,也只能选择了文科,当时还是选择了华东师大中文专业的考试。

自考每年考两次,每次最多可以报考4门课,大专在10门课左右,但还好工作时间比较空和自由,所以看书的时间比较多,晚上也是差不多全部时间花在读教材背题目上,当时也还不会打麻将,也没其他娱乐活动,电视机也只一个黑白14英寸金星吧。

我每次报的4门课一般都能通过2门,分数大都是60分多一点那种,只够及格,最高也只考过70几分吧。

 

(分析:这整个是一个自然段,我有意分开,一个句号一段,展示一下他的一个句子有多长,在WORD文档里 2 至 4 行才用一次句号。

   如果是非专业人员,即普通写作爱好者,习惯用长句子通常是50后,60后、70后用得比较少,80后更少。

   而且,也同样是啰嗦、拖沓、平铺直叙,对比韩寒的记述性文字是跳跃性的、短句子,而且中间经常插入调侃性话语。)

 

 

补充:

引用:韩仁均《故事会作品集    捉鸟记》---1990 

 

李三宝当即脱下一件衣服,罩住了草帽。大家都想动手来捉。李三宝哪里肯让。他把手伸进衣服里面,把草帽掀起一角,怕鸟飞走,十分小心地伸进一只手去摸索。自我感觉快要把鸟逼到草帽角上的时候,便加快速度出奇不意地一把抓过去,同时喊道:“看你往哪里逃!”刚才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李三宝捉鸟,现在见李三宝得手了,大家都非常高兴,许多人几乎同时问:“捉住了吗?”李三宝十分得意地点点头。但忽然感到势乎乎的东西好像并不像鸟。旁边人早已扯掉了衣服和草帽,一看捉了半天的鸟竟是乡下人那臭不可闻的大便,一个个掩着鼻子连呼:“上当上当!”李三宝尴尬地想:坏人没捉到,却捉到了这样的一只“鸟”。

 

 

 

引用:《黄主任的担心》---1991 

      新风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老先进。这天下午,乡里要召开一次大规模的“扫黄”动员大会。上午,办公室黄主任安排文化站美术干部小吴和团委书记曹芳两人布置会场。 黄主任今年虽已五十有二年纪,但上身穿一件短袖T恤,下面着一条西装短裤,加上保养得体,大腹便便,所以看上去精神焕发,青春依旧。黄主任布置好工作后,就把摇头电风扇定到自己那个方向,然后靠到椅子上舒舒服服地点了支香烟,随手翻起了一本刚来的杂志。黄主任看杂志有个习惯,最喜欢看婚恋家庭和性的知识栏目。

 

 

引用:《暗号照旧》--1990 

…………现在,阿龙觉得自己和小刘老师的事情已经有了七八分把握,所以这天晚上,他不等小刘老师发暗号,就直接找上门去。“笃笃笃”敲了三下门,里面的小刘老师一听就知道又是阿龙,就说:“门没有上锁,你自己进来吧。”阿龙推门进来,见小刘老师正在梳那一头漂亮的黑发,便马上停住脚步尴尬地说:“我,你,你,你要休息了是吗?我以后再来。”小刘老师说:“休息还早呐。我习惯了,吃过晚饭梳梳头。”小刘老师梳好头,从梳子上取下零星头发,走到窗前,撩开窗帘,轻轻地打开窗,手势优美地对着阿龙家楼房的方向轻轻地一扬,又一扬,扔了头发,接着缩回手,关上窗,放下窗帘,回过身来。 阿龙只感到脑袋嗡地一下,好像灵魂离开了躯壳,飘向了无边无际的夜空。啊,原来暗号是这么回事呀!小刘老师见阿龙忽然脸色苍白,连忙关切地问:“阿龙,怎么,你哪儿不舒服啦?” 阿龙痛苦地摇摇头,好一会,才吃力地拍拍胸口:“这,这儿,不舒服!” 

 小刘老师叹口气,可惜呀,怎么老天总爱欺负好人,那么好一个小伙子,竟然心脏不好。 

 

 

结论:

1、我展示并分析了《三重门》是一位年轻的大概是80后的作者写的,而不是50后。但是我并不能论证《三重门》就是韩寒写的,因为也可能是姚明、刘翔写的。我根本无法证明不是这几个人写的。

2、假设就是韩父写的,那么疑点会更多、成百上千。

韩父或许可能写一部30万字的小说谎称是儿子写的,但不是《三重门》,可能是《大宅门》、《家春秋》或《天龙八部》吧。

3、如此清晰了然,还有写下去的必要吗?关于韩方论战,我一共写了四五篇草稿,分析疑方论据本身的矛盾、质疑的分寸、舆情、知识界态度、公共讨论规则,直到修改定稿时才发现我没有看过《三重门》。下载快速浏览,发现,根本不必争论。甚至都不必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我本来还想炫耀一下技术贴呢,手痒痒啊。

 

4、疑点并未完全消除,谁知道韩寒就没有孪生兄弟呢?全面搜查上海金山区吧。

又比如:我就很想知道乔伊斯谈《尤力西斯》、贝克特谈《等待戈多》、凯鲁亚克谈他所谓自动写作的《在路上》、达利谈谈《悍妇与月亮》、杜尚谈谈那个疑似神似小便池的《泉》的。谈不出来?那就怀疑是代笔的。

5、我还会往下写,因为我根本不想替韩寒辩护,我是被恶狼般、充满表演性和煽动性的所谓质疑给激怒了,被大规模的愚昧激怒了。顺便预告一下,其中一篇叫《狼疑》。

6、这篇文章大部分是韩寒的原文,可能有的人觉得不好看。好看的在后面,等着瞧好吧,我将挑破那些所谓的质疑。

 

 

话题:



0

推荐

东三

东三

81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东三,现居大理,自由职业者,公司在马路边大树下,喜欢多种运动,包括:发呆,有清风的那种;散步,跟白云一起最好啦;喝茶,肠胃运动;写字,手指运动,搂不住,就是社会运动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