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细而能察之,分而能治之。细分运用于一切领域:理论、科研、文学、宗教、政治和商业等。

 

细分,基于充分竞争,存活者都是优秀的,但同时也是有遗漏的、不可能全覆盖的,细分即察人之短塑己之长、扬长避短。

 

能细分,必基于对整体的认知。竞争需要抢先细分,甚至改变分析、分类方法。在新的类型化里独占鳌头。

 

在充分竞争、高度分工的社会生产,唯有细分能存活。在整体推进已经高度发达、局部高度分散化的科研和理论领域,未知只存在于某个末梢,唯有细分能探测到它。

 .

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只要是自由的,就自然是个性化的,只要是个性化的,就必然是符合细分原则的。人是天然细分的,每个人都天然是独特的。创作基于此,但是作品构成的精神世界是残酷的,必然基于更小范围的细分,重复者被排除。

或许只有到了理想社会,人人都是艺术家,表达、创作的价值,体验优先于阅读了、过程优先于结果,细分就不再重要。

 

创作基于自由,不必过分追求结果导向的细分,充分的自由必然导致细分。细分是工具,不是目的。

 

分辨、分别,不等于分别心。分辨之后,再合上、还原,一个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后一个常被忽视了。似乎得发明一个词:还原心。

 

拆卸完钟表,再装上。解剖完一朵花一粒砂一个人一个世界,再复原。

 

释迦拈花,迦叶已微笑,众僧还在细分,穷经皓首,思讨拈花的深义。深义即在眼前。众僧习惯于细分,遗忘了复原,回到整体、回到真实世界、回到现场、回到直觉世界。回到直觉世界,才能和浑然的真实世界相遇,相遇在现场,现场的反应才构成你。

 

拈花微笑,只是一个自然的、本然的反应,但是我们会时常在浩如烟海的虚拟世界、细分世界里失去这种直觉反应、自然反应。

 

但是,没有进入细分世界,也就没有出来,没有清澈的、重塑的自己。进得去,出得来。

 

 

----------------------------------------------------------------------------------

其实这是早上的读这篇文章和评论栏里的讨论的读后感:《[餐桌闲话]Time vs Newsweek 以及 Forbes 

 

 

 

话题:



0

推荐

东三

东三

81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东三,现居大理,自由职业者,公司在马路边大树下,喜欢多种运动,包括:发呆,有清风的那种;散步,跟白云一起最好啦;喝茶,肠胃运动;写字,手指运动,搂不住,就是社会运动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