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思享家两周年线上沙龙】

那谁:现实思考与网络表达(下)

 

享友提问环节

问:求那谁上照片?

那谁:

上照片?还是上酸菜?

立言者,不得法相,不成法身,不可以身相示人。

萍水相逢,言语之交,得义忘言,得言忘人。

有益且看,无益则过。何必睹言思人?何不相忘于江湖?

日后,买菜碰上时咱还是按行情讨价还价吧。

思享家56万注册用户了,55万没照片,我跟他们是生而平等的。

即便看了照片,会惊讶于丫怎么两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按理说丫应该有三张嘴、六只手、千只眼睛、万种风情?

那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相,即是非相;离一切诸相,则名那谁。

 

一个写作者,唯一的价值是文字,

文字没意义,作者没有意义;文字之外,作者更没意义了。

作者回归为自然人,回归生活世界,跟13亿人一样。

 

关于照片和摄影,我的尊敬的老师、犀利的苏珊-桑塔格有过专门的文化批判。

影像是真相吗?或者影像是对真相更大的遮蔽。

我们在旅游景点前的大头照,那些“到此一游”的证据照、和某某名人见过面的证据照,嘿嘿,我今天不扫大伙的兴了。心印、心证,用心去记忆,一个景点、一个人如果不能留在心里,那又何必留在机械复制品里呢?

 

表达和交流,还有记录、记忆,是有偏好、有选择性的。

有的人选择语言。作为操作文字的手工艺人,我有不照相的强迫症,

在生活里也不照相,仅有的三张:一张公安部门需要,一张物业管理部门需要,一张学校发证部门需要。

 

照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心灵特征吗?

如果不能,那要它干嘛?枝节破坏了主题。

如果可以,那多半是杰出摄影师的作品,那算他的作品还是被拍照者的?

 

我倒是有肖像画,一位画家朋友凭印象画的,

披头散发、飘逸放荡,仰天迎风装逼、目空万里无云,

我觉得还算准确吧,挂墙上,朋友来了,猛夸:太大师了,嗯,就是太装逼,遭人咒。大事不妙,撤了。压箱底,只能做遗像了。

 

问:想一睹那谁真容,但更想抑制这种冲动,继续保持对那谁的神秘感~

那谁:神秘感?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被问题。

这是一种心理现象。与对象关系不大。一切神秘,本质上都是被神秘。

一切神秘,本质上都是被神秘。作为哲学爱好者,我不得不继续往下说:一切神秘,也都是自我神秘。

我揭露:丫的确也在自我神秘化。

我也很想知道:那谁是谁?到底是谁?想是谁?能是谁?最后是谁?

人生无常,人生亦如秘密,有待每个人自己一次次地打开。

或者:一个肉身、一个世俗身份,如何转化成一堆文字,这堆文字里有多少意义?这堆文字如何塑造形象?形象如何再塑造?

 

何以见人?以何见真知?

觉悟者释迦摩尼早就思考过这些问题。我只是在觉悟者的光辉和阴影里见证和再思考。

本来是何物?何处惹尘埃?身在思享家,烦恼即菩提。

问:我贴的技术帖好像没什么人看。是太高深了,还是太浅显了?

那谁:技术必须转化为产品,产品跟受众才有相关性,必须寻找你的技术与读者的相关性。

问:你觉得财新的内容能做到大众化吗?如何才能大众化?

那谁:为什么要大众化?自来水才大众化呢。每个媒体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读者群体,如果这个群体是具有影响力的,那么财新就是杰出的。

问:面对复杂,如何保守内心的纯粹?面对目标,哪些要坚守,哪些又必须打破、甚至颠覆?面对声誉和支持,如何警惕他们变成自我的枷锁?

那谁:如何保守内心的纯粹? 这种问题提出来时,就已经晚了。

面对目标…………?什么目标?具体点,想当然的目标,还是快点碰壁比较省时间。

面对声誉和支持,如何警惕他们变成自我的枷锁?

这个啊,有机会,咱们一起问舒立老师吧。其实不必问,看财新就可以了。

 

问:那谁的性别是?

那谁:按照泰国标准还是天朝朝廷标准?难性。阿难之性,难性见自性。

问:那谁兄读书时如何记忆?

那谁:带着问题读书,带着心思读书,根本不必记忆,你不会忘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心思。

问:那谁兄辩论时如何引经据典,甚至于引用网友曾经的一段话?另外,辩论后会不会着急上火,心里不爽?

那谁:请查《哈维尔对话守则》第7条:对话必须有记录。辩论使人冷静。

问:那谁的真身在中山大学一带是不是很红?

那谁的日志里有一个关键词,大家正在八,就是前妻。不管是谁的前妻,你在发布前妻的前,是否有别人把前妻当成你前妻的预期。

那谁:在中大一带的生蚝烧烤店,我真的很红的。

前妻,对,在批评各地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提过。

自己不关心,申报个名分,再关心,这是什么样的有关部门?

这说明我对妇女尊重,已经站到了历史和文化的高度。

前妻,根据法律,任何成年男性都可以合法地拥有这样美好的事物,且不计上限。

前妻前夫,让我们具有了历史感、沧桑感。

 

问:准确的表达自己不容易,是现实中表达困难?还是网络中表达困难?

那谁:准确表达需要修炼,不算太难。

对话难,因为缺乏共同话语,只有采用同一张话语,才构成有价值的对话,

问:想到《潜伏》里,收音机里总是在呼叫深蓝。哈哈!问题,那谁您在网络上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和日常生活中的表达方式一致?

那谁:嗯,深蓝,IBM有一款电脑也叫深蓝,下象棋那款。

基本上不一样。生活中的规则不同,得照顾各种情景,能够达到真正的沟通很难,所以,我回避闲聊、回避聚会。

存在主义哲学阐释过:闲谈和心灵对话的区别。 我们的生活圈包括文人圈充满伪沟通。

 

问:要求验明正身再谈!现在发言的是那谁吗?不是代笔的吗?

那谁:举国上下,还有何人可这样说话?何人可代笔?

问:与那谁见过一面,“忧郁、冷静、理智、诚实”,这四个词的确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属于五四,或是属于经典的人。无论很难谈的上多喜欢他,因为比较无趣。却因为他的认真和独立,我倒是非常的敬重他。期待许多像那谁这样的人物,最终能增添社会的质感,进步的理由。

那谁:多见几次,就从五四回到春秋战国时代了。

享友答:是的。自省的良师益友,或许一辈子都成不了狐朋狗友。

那谁:我也有狐朋狗友的。

 

 

问:那谁同学您觉得当今的文化评论与30年代相比,是环境更好还是更坏?是更有趣还是更无聊?

 

那谁:整体上更好,因为可以表达的人多了。

即便是深度,也在不同程度超过民国时期,这一点我跟陈丹青傅国涌有不同看法。

无趣、无聊,流传得不多,所以,很难对比,我估计不会少。从与鲁迅论战的那些对手那能看见一些。

有一种印象,现在的人没有民国时期的可爱、可敬了。

这是观察方法造成的模糊印象。

可爱、可敬的人本来不会很多,也需要时间淘洗,经过一段历史,会发现那些人更加可爱、可敬。

而今天,我们身边可爱、可敬的人,或许我们会觉得丫装逼、丫怎么一身的刺。

 

 

问:那谁能否谈谈何伟,Peter Hessler的作品。知道你也看,特想知道。

 

那谁:何伟的讲述方式特别有意思,跟中国人习惯的讲述方式有很大不同。

我很推崇他。但是这种讲述方式我很早就熟悉了,并没有新鲜感。比如:奈保尔讲述的印度和非洲。还有萨特、罗兰-巴特、安东尼奥尼也讲述过中国。

你看李大卫老师讲述的博物馆、美国,也有某种不同的风味。

 

问:每个人期冀的思享家可能都是不一样的,那兄眼中,理想的思享家是怎样的?...

那谁:理想的思享家?

我没有这方面的理想。56万注册用户怎么理想?管理员怎么理想?

我觉得思享家现实挺好的,就是得把谷哥抓回来。

 

问:有时候从网络表面看到的东西并不就那么真实,不知那谁老师是否也是这样?其实在现实中羞...

那谁:其实在现实中羞涩的像个小姑娘!完全正确!

 

 

问:各位,这货和我们玩虚的,咱直接上大尺度的问题:那谁大神,您法身渡过桃花劫么?渡过几次?掐指算来下一次遭桃花劫会在何时何地?各位,请保持队形,顶起啊...

 

那谁:桃花,李白和我喜欢。这是我唯一允许自己不改正错误的地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柳暗花明又一村。千锤百炼在深山,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强烈要求视频!要不你们干脆组团广州游?

那谁:对于以韩松老师、木匠大师和几个享友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表示深切的认同。

尤其在看了总理三小时的答记者问后,更加感到不敷衍的沟通的必要性,让我们在真正的民主和新闻透明到来之前,共同实现这个目标吧。

在民主到来之前,组团广州游是非常出色的主意,既扩大内需、又增加区域交流合作。

我谨代表广州市长和广州野生动物园欢迎你们!

 

 

问:清风和白云是谁?那谁的枪手?

 

那谁:白云是我在高原放养的宠物。 清风是我给宠物的玩具。

 

问:那谁兄做读书笔记吗啊?

那谁:读书笔记有一个箱子了。

 

问:你觉得那些人搞的顶层设计和<西游记>中设计取经有什么区别?等着你深入的回答。

那谁:关于顶层设计,有一个观察是准确的:改革从来不是顶层设计,而是顶层许可。

即:顶层从民间自发的诸多实践中评估厘选出最优的,或默许或大力推广之。

当年安徽小岗村自发联产承包制、特区和开发区的萌芽也来自边境地区和侨区与海外华侨的贸易关联、义乌小商品市场、海外的中国商品批发城,皆如此。

民间实践的优胜之处在于自发性,也就是生命力,具有生根、遍地开花的土壤。高层因利势导即可。

顶层设计的致命缺陷在于任何设计都来自理念。个人可以凭借某种理念生存,而社会根本不可能凭借理念。

不过如果高层或舆论喜欢这样的词汇也无妨,关键是里面装什么内容。

 

问:那谁的网络表达方式,考虑听者的心理感受吗?网络表达与现实表达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地方?

那谁:充分考虑了,我很善于委婉表达的,试过很多次,对方会不明就里、得寸进尺。

在语言上被当头棒喝,不是多么坏的事。损失更大的是我,被非议的是我。

 

问:你谈一下网络的虚无性和现实的无奈性吧

那谁:网络的虚无性?

怎么定义这个虚无性?互联网的精神是:信息共享。仅此而已。

网络是信息陈列、信息互换的平台。

现实的无奈性?

这个问题,3000年前、1000年后都是问题,所以,你提了一个伟大的问题。

我只能提供自己的应对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半径关注信息,按照自己的能力半径参与事务。

 

问:你太理性,如何训练这种思维方式?

那谁:公共讨论必须理性。

问:“忧郁、冷静、理智、诚实”,我首选你的诚实,其次是理智。可以拉黑,反对爆粗口,内讧。

那谁:咱们之间,有内吗?

问:我不与你争吵。当你们之间不是争议,而是争吵时,总感觉那不是你们的沉淀。睿智加儒雅,多好?

那谁:是啊,我必须睿智加儒雅,才能显得我们之间是“多好”的。

问:这种网络表达会产生岐义。考虑前文,是问我们之间冲突发生过吗?考虑你的攻击性,我们没有达到内的程度,还很生分。更或者,我们不在一个层次,不存在内的问题。第三种考虑,我们没有内,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网络表达不可靠,还是现实诚实。既然否定史认为你是诚实的,那么朋友可交。人至察,也不可无友。

那谁:你以为在交友网站啊?还有一种很简单的检测方法,把你自己这些文字单独列出来,自己看几遍,有多少意义。然后再跟别人对话。

 

问:现实生活中,你身边的人都知道你在想什么吗?

那谁:应该不知道吧。现实中是另一个身份,遵循另一种规则。

问:那不是很分裂吗?

那谁:在田埂上行走,跟开车在公路上,换交通规则,不分裂。

 

问:那谁有时点滴文字,我以为他有些玩世不恭(非贬义的),说话一语中的,看了今天的线上沙龙,有不同的印象,很真诚。

那谁:准确!是不恭,该打,必须端正态度,重新做人。

 

享友答:一直觉得玩世不恭一词不足以表达英文里cynical的意思,所以我说是非贬意的。

 

那谁:哦,也译成:犬儒主义。抽象了。我通常把贬义词反着用的,没事。哈。这年头,不偶尔玩世不恭一下,会精神病的。

 

问:为什么是那个时间⋯⋯我这里是半夜。那谁,终于要见光了~~~~~强烈要求上照片。见光死啊~~~~~

那谁:据财新记者现场报道@胡侃侃 :黄昏,广州上空居然出现了绵羊云……呵呵~~1月1月到3月13日,整个广州的日照只有39.5小时……光太少,死不了。

问:kao,为了等这个访谈,老纸等到半夜2点半了,怎么还不上照片!!!~~~~

那谁:半夜上照片?上美国的那什么花花公子网站吧。

 

问:那谁现在一天抽多少烟,抽得最多的是什么时段?

那谁:出门一盒定量,在家就难说。国家危难的时候,抽得最多。哈。

问:那谁免谈抽烟话题,看来是准备悄悄戒烟了?

那谁:吸烟有害健康,跟中央空调有害健康、城市生活有害健康一个意思,我们都要珍惜健康。

问:那谁一天喝多少茶,都喝什么茶?

那谁:一天三壶,早中晚。有时候,凌晨加一壶。

家里各种各样的茶都有,呵呵,都是腐败产品,热心人送的。我只买铁观音。

问:网络里的情感表达, 是被夸大的? 还是被缩小的? 如果是, 夸大了什么? 缩小了什么?网络将怎样改变人与人的关系? 将因此怎样改变中国的命运?

那谁:问情感专家、关系管理专家吧。中国命运啊,反正已经改变你我的命运了。

问:作为公认的网络俊才, 在试图回答不同的提问时, 你有压力吗? 你如何缓解压力?

那谁:公认?公是什么?压力?提问者压力似乎更大。你例外吧。缓解压力?想清楚自己的事,让别人有压力去吧。

 

问:上照片哦。。。照片不代表什么,就是给别人看的,记录生命存在。

那谁:不代表就好,人不要老是想给别人看,先给自己看。文字也记录生命。

 

问:照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心灵特征吗?——古人要生气的喔,他们说:“相由心生。”

那谁:是,相由心生,看也由心生。看走眼了咋办?

问:附议,放露点照片!!!

那谁:好,从两点到四点半。

问:上视频, 上照片, 上视频, 上照片, 上视频, 上照片, 上视频, 上照片, 上视频, 上照片, 上视频, 上照片,

那谁:复制功能键是伟大的发明,感谢微软。

问:那谁,说说蓝移和红移吧,呵?

那谁:好问题!一如既往的神秘。请看中俄海军联合军事演习,关于红军、蓝军的实况。

问:那老师忒妩媚,青山绿水的文字,清风白云的思想。。。。。就是没闻着人肉气。

那谁:我快成仙了吗?早呢,再修三个月吧。香皂味也没有嘛?檀香刑的。

 

问:刚上来看到结束了。提个问题,思考的多了,冰冷的现实难道没有让你产生一丝倦意?难道没有像逃避的时候?

那谁:当现实的问题是我自身的问题时,就无可回避。至于现实与自身的关联性,视乎个人的敏感性、介入深度。

问:在思享家里挺嫉妒那谁的,被女性嫉妒的男士,额 style='word-wrap: break-word;orphans: 2;text-align:-webkit-auto;widows: 2;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word-spacing: 0px' smilieid=10 border=0 v:shapes="_x0000_i1026"> 因为财新不是经济类吗?为啥他红得一塌糊涂,因此嫉妒就像投行里一个资历不怎么样的女子不经意间打入高层备受重用被同僚嫉妒一个道理。出名要趁晚,嘻嘻

那谁:财新网是常识传播者。

 

问:网络发言和现实表达,安全边界不同。即使被拍砖又如何?绝对享受代数化自由和函数化抽象。要不你看那名字,是“The who”不是? 是泛指代称的"谁",却加了现场化的定冠词The——也许不是大写的哈!赞成文字和人身的分离,这才是文化。不过究竟,那谁是中性的,阳性的,阴性的?还是单数的,复数的?仍旧词性不明中。聋子唱歌,瞎子点火,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和网络发言做类比——自由并且心跳,虚拟而且现时!还是让那谁继续隐身并且自由吧!不过词性待定!必须的,否则放录音!

那谁:我很早就不参与纯粹概念排列组合的游戏了。

 

问:现在媒体很难做到报道事实清楚、评论条理清晰,你如何看待?

那谁:只选择有公信力的媒体,这样的媒体还是有十来家的。

问:八卦媒体专业化,专业媒体八卦化是不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个人看法,如果说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那么八卦也是助推专业传媒的兴奋剂...

那谁:八卦是媒体市场化的一个自然结果,只是一部分。在最八卦的舆论市场,比如港台。严肃的言论依然有市场。

八卦化,在一定时期内有助于消解意识形态的虚伪,头版和娱乐版产生对冲。

抗拒八卦化,严肃作者需要扩展言论产品与读者的相关性,不能陶醉于专业壁垒。

 

问:中国古代的文人都喜欢参禅问道,你也是研究佛经之人,请就现实思考与网络表达,麻烦你结合“般若说说善...

那谁:我对于古代文人的参禅问道和今人的理解,充满警惕。

大智慧被误读为小机灵,思想沦为小品文、心灵鸡汤了。

如果不理解般若、正见、善护念,那么,这些概念跟现实思考和网络表达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理解,那么,也应该理解,佛学并不把某几个名相单独抽取出来。一个儿童、一位诗人、一个天文学家、一个迷路者眼里的星空是不同的,但是星空在他们那各有其意义。

般若、正见、善护念,共同包含一个意思:对世界要有根本透彻的认知,摆脱概念的烦恼。

 

熊晋蓉(晋思) 问:在思享家混那么久,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那谁和布袋,布袋常常会很耐心的大段回复,很多都是我看不到的盲点。那谁却是很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启发却很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正念。2.信任是一种能力。

还有后面你随之而来写的《习惯性怀疑是一种轻佻》。我的理解是在这个世界,要建立自己看世界的坐标原点和坐标尺度,信息是外在的,而选择信与不信是一种按照自己价值尺度的一种内化。有站在地上的踏实感和有信可言都是件幸福的事情。

对于现在媒体的动机断章取义选择性发布还有中间传播者的道德至上的添油加醋,你是怎么选择“可信”的信息?或者说你的标准是什么?

 

那谁:直觉判断。直觉是累积的。

深究,比如:还原信息,回到信息发生现场。

举例吧,比如某财经记者采访某私奔风投家。

金融风投家作了几件政治风投事件,看看那几件事的时间点和他在公益活动上公开露面的时间点。看他叙述一个光辉事迹与下一个光辉事迹之间的逻辑关联,这些事的时代背景。然后再看看这位财经记者的阅历、所采用的素材是否足以勾勒采访对象、所用分析方法是否足以透析采访对象。

完毕。

我甚至可以意料他如何采访下一个对象。还好,猜对了。

作为新闻产品,报道是合格的。但是作为我们认知现实或某个新闻人物的窗口,需要自己再去探究。

 

晋思 这位财经记者可是你“不设防的喜欢的呀!”

那谁:再次证明:喜欢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啊!等我有钱了,得设立一个最佳读者奖,提名你特等奖,吕宏亮就算了,他永远比咱们有钱。我自己可以拿鼓励奖。

 

晋思 我还得说一下,人家都在八卦的时候我傻帽还在严肃思考严肃提问,说摄影那段的时候我还没看到你说照片的回答。结果发出来,看到你在说摄影。

那谁:这么谦虚啊,那降一级吧,一等奖吧,特等奖空缺。

 

晋思 反正访谈已经结束了,没有灌水的嫌疑了。现在已经成为条件反射了,那谁夸我还是损我?不过前面也说过了,其实跟你么太大关系,只不过是我心魔的反射。因为这些天假装读了点书,每次看到一个话题,脑子里头就会跳出来一个观点,我开始以为这个观念是我自己的,然后再仔细想,其实这个观念是哪本书跟哪本书里头的,也就是鲁迅说的你的脑子不过是人家思想的跑马场。正方自己的辩论是,其实我的记性并不好,我能记得住的基本上都是跟我心性想通愿意接受的观点,就像有时候我在河边发呆跳出来的一些念头,从别人的书里头也能找到,当时就觉得高兴,原来某某大家也思考过。所以你说的这个最佳读者我马上就联想过去了。

那谁:别人的文字,只能映射自己,映射是多方面的,正射、反射、折射、冲撞都可能。

 

 

< 结束>

 

 

话题:



0

推荐

东三

东三

81篇文章 4年前更新

东三,现居大理,自由职业者,公司在马路边大树下,喜欢多种运动,包括:发呆,有清风的那种;散步,跟白云一起最好啦;喝茶,肠胃运动;写字,手指运动,搂不住,就是社会运动了。

文章